探訪團的第一站是當地一所鄉校。有些孩子只得幾歲就來學校寄宿,家長和子女普遍沒有溝通,即使有機會通電話,父母只會問:「做功課了嗎?有沒有聽爺爺奶奶的話?成績怎樣?」然後就再沒有話題,也不懂關懷孩子。校長說,兒童未必懂得表達,他鼓勵家長多說積極正面的話,主動關懷子女內心需要。宣明會與學校和村委會合作,趁家長回鄉時舉辦「親愛家庭同樂日」,為家長和子女製造相處機會,透過遊戲了解對方的專長和性格,協助彼此相處得更親密融洽,促進孩子的心理健康。
農務繁忙時,村民都忙著下田,農田附近有馬路、河流和儲水池,小孩三五成群出去玩,容易發生意外。宣明會與村民商議後,開闢兒童閱讀室和加建遊樂設施,滿足孩子靜態和動態活動的需要。閱讀室按照村裡孩子的喜好設計,在牆壁畫上原野森林和海洋世界的圖畫;村口廣場則加設了兒童遊樂設施及長者健身設施,方便爺爺奶奶帶小朋友來時,可以順道做運動。這個設計甚至吸引了鄰村村民前來觀摩。
此外,當地幼稚園也藉著繪本課,讓孩子學習品德和保護自己,例如學習辨識危險環境、防禦陌生人、保護自己身體等。探訪團參與了一堂繪本課,看見老師生動的演說,孩子都留心聽,又踴躍回應。
資助人在今次旅程中,更有機會與自己的資助孩子見面,談及日常生活喜好,一同遊戲,又一起製作隴縣特色臉譜。資助人Karson跟助養孩子小樂聊天時,討論到「有雞先還是有蛋先」這個千古難題,只有11歲的他竟然突破盲點,一臉正經地說:「應該最少要有一隻母雞和一隻公雞。」小樂還分享了許多課外知識,令Karson驚嘆地說:「他的思想比我想像的成熟得多,他很聰明。」
資助孩子中,有像小樂的學術型,也有運動型、內向型。雖然性格各有不同,但在這一個快樂的下午,助養孩子們也感受到資助人無比的關懷。其中一位孩子後來告訴我們,知道資助人來訪時,心裡很激動,可是到真正見面時,卻不知道說些甚麼,單單聽到她的聲音,就感覺非常親切。另一位孩子也說,見面的前一晚,興奮得沒有睡覺呢!
十多年的童年歲月對整個人生影響深遠,把握這個黃金階段播下關愛的種子,能夠幫助孩子有正面的發展。盼望每一位隴縣孩子除了從整體社區的發展工作得到支援外,也能從資助人的關懷中獲得鼓勵。